首页

简公主调奴视频在线

时间:2025-05-28 15:07:17 作者:生态环境部:环境立法取得重大突破 浏览量:55988

  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(记者 袁秀月)近日,《生态环境法典(草案)》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,主要亮点有哪些?生态环境部门如何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?5月27日,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,回应相关热点话题。

  新闻发布会现场。袁秀月 摄

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以来

  涉赔偿金额已超330亿元

 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表示,我国环境立法取得重大突破,开启了生态环境法治的新阶段。

  他介绍,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在我国的环境立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,生态环境部全力配合立法机关推动法典编纂工作,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。此外,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》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行政法规;《生态环境监测条例》正在积极推进中;生态环境部还制修订了《排污许可管理办法》等六件部门规章,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。

  在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面,赵柯表示,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法等单位印发《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》,联合最高检印发《关于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的意见》。强化鉴定评估技术保障,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“农田生态系统”“恢复效果评估”“土壤生态环境基线调查与确定”等方面的鉴定评估技术标准。自改革启动以来截至昨天,全国已经累积办案约5.51万件,涉及赔偿金额超过330亿元,有力推进了美丽中国建设。

 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制度纳入法典草案

  赵柯介绍,《生态环境法典(草案)》共1188条,约16万字。其中,有五方面亮点。第一,保持了延续性,保留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。现在的法典草案中,生态环境影响评价、大气污染防治、水污染防治等章节都保留了现行法律的核心内容,保持了法的相对稳定性。

  第二,回应了现实性,解决了管理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。比如,赋予了县级分局独立的执法权、强化了第三方监测机构的监管、对环评机构关键岗位人员提出了要求,等等。

  第三,增强了体系性,删除了现行法律中一些重复、矛盾条款。第四,创新性,将部分改革举措上升成为法律制度。比如生态环境监管的“四个统一”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,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措施纳入了法典草案。

  第五,前瞻性,对新兴领域做出了引领性的规定。比如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新兴领域,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,法典编纂草案考虑立法需求,做出一些原则性、引领性的规定,为今后相关制度建设和实践发展确定了原则,奠定了基础,为将来新兴领域的单行立法预留了空间。

  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等专门立法工作进程

  赵柯介绍,生态环境领域的立法工作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,相关法律30多部,行政法规100多件,地方性法规1000多件。这一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,以环境保护法为统领,涵盖了水、气、声各类污染要素,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类自然生态系统。《生态环境法典》颁布以后,将取代环境保护法,统领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。

  他表示,在法典颁布之后,为贯彻落实法典新要求,生态环境部将推动配套制度的全面清理和升级改造,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。

  其中包括:系统清理与法典不一致的规定,维护法治统一;落实法典的授权性立法要求,加快配套制度的制修订工作;进行补充性立法,推动新兴领域立法。

  赵柯表示,法典虽然包罗万象,但不是所有领域都规定的那么详细。比如应对气候变化、绿色低碳发展等新兴领域尚未制定专门法律,法典仅做了一些原则性、引领性的规定。生态环境部将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,配合立法机关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等专门立法工作进程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国政府采购推出“合作创新”制度

先秦时期,我国出现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。之后,从先秦子学、两汉经学、魏晋玄学,到隋唐佛学、儒释道合流、宋明理学,中华思想文化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,产生了儒、释、道、墨、名、法、阴阳、农、杂、兵等各家学说,涌现了老子、孔子、庄子、孟子、荀子、韩非子、董仲舒、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朱熹等一大批思想大家。

(杭州亚运会)杭州亚运会滑板比赛收官 中国少年揽3金成最大赢家

马英九在北京展开3天行程,参访了卢沟桥、抗日战争纪念馆、故宫博物院、奥林匹克公园内的“冰丝带”(国家速滑馆)及“鸟巢”(国家体育场),还与北京大学的师生交流。而在10日下午,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马英九一行,这也是本次行程万众瞩目的“重头戏”。

最高检:2023年检察机关监督立案、撤案13.9万件,同比上升68.2%

萨尔瓦多外交部主任桑切斯·阿奎拉尔介绍了拉丁美洲和萨尔瓦多的商业环境以及投资机会。她指出,在商业大环境方面,萨尔瓦多政府正在努力为该国的投资和商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。这是通过加强政治安全措施和建立税收优惠来实现的,这些措施旨在鼓励有利于投资机会的外商直接投资,并受到法律框架的支持。该框架不仅能够为新公司提供有吸引力的交易,而且也能够为其投资提供全面的保护。

(两会声音)代表委员话“一山一河生态事”

“戴上VR眼镜,一秒‘穿越’到深海,通过两处沉船遗址堆叠的精美文物,可以想象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盛景。”前来观展的陈莉萍说,此次出水文物纹饰题材广泛、器型多样,充分展现明代社会的多元文化,体现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。(完)

孙郁从“暗功夫”角度入手推出新著《鲁迅与国学》

对此,林剑表示,所谓“中国产能过剩论”并不是一个“新概念”。当年,美国曾把中国向世界出口大量物美价廉产品称为“产能过剩”,现在又给中国向世界出口新能源产品贴上“产能过剩”标签。按照这个逻辑,美国芯片特别是高端芯片有80%用于出口,猪肉和农产品也大量出口,这种情况是否也可称为“产能过剩”?事实上,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生产的比例远低于德国、日本和韩国等国,谈不上“过剩”向海外倾销。美方抛出的所谓“中国产能过剩论”,看似是经济概念,背后包藏的是遏制打压中国产业发展的祸心,旨在为本国谋求更有利竞争地位和市场优势,是赤裸裸的经济胁迫和霸道霸凌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